国产亚洲精品久久综合影院,h视频在线免费,国产精品久久综合桃花网,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太原汾河大橋將達23座

山西晚報  2018/06/19

  上圖為太原南中環橋,下圖為太原南內環橋夜景。


  6月14日,本報刊登《汾河將建迎賓橋,“龍騰云霄”連兩岸》,報道吸引眾多市民關注。不少讀者致電詢問,目前,太原市城區內有多少座橋跨汾河?設計理念又是什么?6月15日至17日,帶著諸多疑問,記者前往太原市政橋梁所了解這些橋的建設資料,采訪一位已退休的橋梁設計專家,并實地探訪這些橋梁,為您講述23座橋梁的故事。

  迎澤大橋

  迎澤大橋是第一座跨汾河橋至今已有76年

  “乘客您好,車窗外現在看到的是迎澤大橋,主橋長511.6米,寬50米,雙向8車道,橋兩側各設非機動車道和人行車道……”6月16日上午9時,當1路公共汽車剛剛駛上迎澤大橋,車廂內傳來乘務員的溫馨講解。

  穿行于迎澤大橋,這座歷史悠久的橋梁可以用雄偉、壯麗、寬闊、平坦來形容,與其他跨河橋梁相比,迎澤大橋的造型可稱為“經典款”,魅力不失。橋面上,機動車往來穿梭,車廂內,傳來涼爽的風。

  作為汾河上的第一座跨河橋,她有怎樣的歷史呢?查閱歷史資料,最早,汾河兩岸并沒有橋,百姓往來唯有靠渡船。明代詩人張頤的《汾河晚渡》詩云:“山銜落日千林紫,渡口歸來簇如蟻”,正是描繪當年的勝景,被稱為古晉陽八景之一。

  “1942年,占領太原的日軍為了方便輸送軍用物資,開始在汾河上建設迎澤橋,因其是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橋,人們叫它‘洋灰橋’。”從事橋梁設計達37年的專家說,1953年,太原投資修建迎澤大橋。1954年1月1日迎澤大橋正式通車,當時被人們稱為“華北第一橋”。

  1997年,迎澤大橋主橋進行修建,2002年至2007年,又逐步完成了迎澤西大街(迎澤大街)與濱河西(東)路之間的互通式立交改造工程。

  在太原市政橋梁所,記者查看關于迎澤大橋的相關資料,位于迎澤西大街與迎澤大街之間的迎澤大橋,由七座橋梁組成,包括主橋、東、西引橋和四座匝道橋。其中,東北匝道橋連接勁松北路和濱河東路,東南匝道橋連接勁松路和濱河東路,西北匝道橋連接西渠路和濱河西路,西南匝道橋連接新晉祠路和濱河西路。

  南內環橋

  建設南內環橋歷時五年創下省內橋梁史多個之最

  與迎澤大橋設計理念不同,南內環橋的造型別具一格,融入更多時尚的細節。分布在橋梁兩側的外翹式索塔與一根根斜拉索形成三角形,延伸向遠處。6月16日晚8時,南內環橋上的路燈點亮,落日與斜拉索上的圓燈交相輝映。

  位于太原市城南主干線南內環街與南內環西街之間的南內環橋,由七座橋梁組成,包括南內環主線橋(主橋和東西引橋)、南、北幅人行景觀橋和四座匝道橋。根據資料記載,南內環橋舊橋部分修建于1983年至1988年,為了適應城市規模的發展與交通流量的增加,2007年,太原市在原有舊橋基礎上進行了拓寬改造。

  據橋梁專家介紹,在上世紀80年代,歷時五年修建完成的南內環橋,是一座屬預制裝配式預應力變截面連續橋梁,設計最具代表性,并創造了省內橋梁史上的多個之最,其中包括預應力運用之最、預制裝配轉換體系之最、全飄浮抗震體系之最、鉆孔灌柱樁深度之最等。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太原市的跨河橋梁建設一度成為時代趨勢,技術優勢突出。勝利橋是一座雙曲拱連續拱橋,其特點是構件拼裝、造價低、便于施工、工期快,成為當時國內橋梁建設的新趨勢;作為我省修建的第一座隧道,老軍營南內環汾河隧道在修建時,采用東、西兩段施工,汾河進行相應分流,這項工程無論在技術還是修建長度方面,均屬領先水平。

  祥云橋

  采用國際最新理念祥云橋呈火炬狀造型

  位于龍城大街上的祥云橋是太原市南部城區的重要通道之一。6月17日上午9時,記者乘車體驗祥云橋的“風采”。遠觀,橋體呈火炬狀造型,近處,橋塔仿佛盛開的花瓣,斜拉索連接著橋體中央與橋塔,條紋的形狀給人律動的感覺。

  2008年,奧運火炬在太原傳遞的那一天,西起新晉祠路、東接龍城大街的祥云橋正式開建。祥云橋在設計上采用了國際上最新的理念,創造性地使用三根彎塔柱組成斜拉橋主索塔結構,全高100.5米,索塔空間呈火炬狀造型,該橋建成于2010年12月。

  2016年,太原市第一座獨塔扭索面斜拉橋——攝樂橋開建。該橋位于北中環橋與柴村橋之間,全長360米、寬51.5米,雙向8車道。站在北中環橋向北望去,記者看到造型獨特的攝樂橋,整個橋身只有一座塔,正面像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A”,無橫梁,塔高113米,超過祥云橋主塔高度。與常見的拉索橋不同,攝樂橋主橋造型全國獨此一家,全橋共有64根斜拉索,分成16組,每組4根。最長約150米,最短約85米。拉索從遠處看如同漁網,正是其“空間扭索”含義所在。攝樂橋,成為太原市城區北部一個新的地標。

  規劃中的三座橋

  通達橋、十號線橋、迎賓橋汾河上將再建三座橋梁

  為配合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舉辦,太原市相繼啟動“三橋一路”工程,即通達橋、十號線橋、迎賓橋和濱河東路南延。

  在太茅路與濱河西路段,這里將建設一座通達橋。根據設計方案,通達橋主橋長度為416米,為雙向六車道,兩側為全互通立交。通達橋的整體設計為“拱塔單塔自錨式懸索橋”,其中主塔由曲線形拱門組成,取意“時代之門”,拱門互相層疊,組成最簡潔、有效、穩定的建筑結構體系,凸顯雕塑感。其中,索塔塔高約130米,橋面以上高度約110米。主橋共有2根主纜,每根主纜中含37股平行鋼絲索股,緊纜后,主纜為圓形。

  在通達橋以南約2.5公里處,是即將建設的十號線橋,這座橋東側為太茅路,西側跨濱河西路后到達規劃路,將實現小店區汾東新區與晉陽古城片區東西互通。十號線橋設計方案將古典的橋頭堡與現代感的桁架拱相結合,大氣謙和又非常親民,實現了人與建筑物,建筑物與城市空間的互動和融合。該橋為單跨200米下承式鋼桁架系桿拱橋,兩片拱肋由鋼箱拱肋和桁架腹桿構成,人行觀景通道布置在拱區。十號線橋規劃為城市主干路,設計時速60公里,道路為雙向六至八車道。

  規劃中的迎賓橋,可連接迎賓路至太茅西路,主橋全長420米。迎賓橋整體橋形以“龍騰云霄”為設計主題,詮釋龍城太原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彰顯太原近年來經濟騰飛的時代特點。主橋采用傾斜獨塔空間索面異形自錨式懸索橋,通過拉索與主梁連接相互呼應的傾斜橋塔形態看似騰空的巨龍,猶如龍驤云起。橋梁兩側的全互通立交整體呈現“蓮花形”,并設置了由北向南的調頭匝道。

  太原的跨汾河大橋

  跨汾河大橋太原城區將達23座

  根據太原市政橋梁所及橋梁設計專家信息匯總,記者對太原市城區跨汾河大橋進行梳理,從北到南依次是:新蘭路漫水河橋、柴西公路汾河橋、高速北環汾河橋、太古嵐鐵路橋、柴村橋、太白鐵路橋、攝樂橋、北中環橋、勝利橋、漪汾橋、迎澤大橋、雙塔街管線橋、南內環橋、老軍營南內環汾河隧道、長風橋、躋汾橋、南中環橋、祥云橋、“汾河之冠”(未正式命名)、南環高速跨汾河橋、通達橋、十號線橋、迎賓橋。

  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之間建設的橋梁包括:迎澤大橋、新蘭路漫水河橋、勝利橋、老軍營南內環汾河隧道、南內環橋、柴西公路汾河橋、柴村橋、雙塔街管線橋、漪汾橋、南環高速跨汾河橋。

  2001年至2017年之間建設的橋梁包括:長風橋、高速北環汾河橋、躋汾橋、南中環橋、祥云橋、北中環橋、攝樂橋。

  2018年,小店區域內的汾河上方將建設四座橋梁。在祥云橋南,汾河三期工程中,正在建設一座人行景觀橋,這座橋因形狀類似皇冠,被譽為“汾河之冠”。目前,人行景觀橋橋面已合龍,預計今年9月完工。據介紹,人行景觀橋總長403米,分上、下行通行。往南,規劃中的通達橋、十號線橋、迎賓橋即將建設。

  太古嵐鐵路橋、太白鐵路橋具體建設年代不詳。

掃描上面二維碼
手機看資訊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山西房地產門戶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加入城市買房砍價群,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

關注公眾號
獲取樓盤信息
添加給利姐
進群聊房

加入買房砍價群

  • 討論購房話題
  • 你問我答
  • 專業講解
  • 全面分析

今日熱點要聞

熱門樓盤

更多特色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