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穿城暢享綠肺 “八河”綜合治理成果巡禮之玉門河
太原晚報 2018/07/01
看著樓下工地上陸續拆除的圍擋,家住西山煤電小區的張先生很高興,雖然自己生活和工作都在西山,但因交通不便,節假日帶孩子去市區轉轉總是很費事。"等正式通車后,從玉門河快速路直達濱河西路,不到10分鐘,再去太原市圖書館、山西博物院等,也就半小時。這個暑假,帶孩子多去看看。""八河治理"工程中,玉門河從西山煤電到濱河西路,距離最長,達到11.06公里。如今,一條綠帶貫通市區中心,不僅為西山地區新增了一條快速路,還一并"送"來了水、氣、熱等市政設施,大大提升了沿線數萬群眾的幸福指數。
西山出行不再愁
宋師傅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居住在西山地區,對周邊路況十分熟悉。他說,從西山下來,過去多數走西銘路或西礦街,但由于路網不完善,高峰期擁堵是常事。“此次,連同玉門河在內,虎峪河、九院沙河三條快速路同步建成,形成了一個路網系統,今后出門不用再發愁了。”
作為玉門河改造工程的項目負責人,市城鄉管委池渠設施管理處副處長喬崇亮,經過近400天的忙碌,如今已是西山地區的“活地圖”。看著已經具備出行條件的快速路,十分欣慰。他說:“玉門河是‘八河’中距離最長的,之前道路兩側僅部分地段有路,最寬處不足7米。改造后兩側全部拓寬至15米。同時,在與河道沿線15條南北方向的道路相交時,又通過高架、下穿的方式,全部實現貫通,極大地方便了沿線群眾的出行。”
公園景致不破壞
玉門河公園位于改造工程的范圍內,為了不破壞公園的整體環境,快速路采取下穿的方式通過整個公園。這段下穿通道長780米,是所有河道下穿通道工程中,最長的一段。“目前,下穿通道的建設已經全部完成,下一步就會恢復公園原貌,公園的景致依然很美。”喬崇亮說。
池渠處工程科科長姚曉平,每天同樣忙碌在施工現場。“當時,玉門河的路口施工主要集中在文興路地段。在原定的設計方案中,玉門河在文興路口將修建高架橋,但為了減少高架橋對博物院、地質博物館等大型公共建筑物景觀的影響,將高架橋改為下穿通道,并在此處配建一個地下雨水泵站。”
由于地下管線較多,加之還要建設雨水泵站,留給下穿通道施工的空間微乎其微。加之泵站的施工位置因距離汾河較近,泥土含水、含沙量大,給施工帶來了巨大困難。“每天一睜眼,就要解決當天施工中的一大堆問題。半夜回家后,根本睡不著覺,還總惦記著工地上的事。”姚曉平說。為了克服上述難題,施工人員只得加大泵站的下挖深度,超過了原計劃16米的深度。下挖后再同步進行基礎處理,插入片石,用碎石封底,最后澆筑混凝土。工程設計的變更,讓項目部工作人員變得更加忙碌:為了完成相關手續的審批,一位女同事每天在各個部門之間奔波,有一次為了在相關部門下班前拿到一項批復,一不小心,重重地摔在樓梯上;現場施工時,為了檢查電力方涵的施工質量,大家穿上雨褲站在齊腰深的臭水里,檢測驗收,一走就是四五公里,回來后,滿臉滿身都是泥;為了確保水、電、氣、暖等市政管線順利改遷,五天五夜,大家值守在施工現場……
幸福指數獲提升
談及此項工程帶來的最大感受,喬崇亮并沒有過多談及施工中的辛苦、勞累等,而是數次提到河道沿線駐地單位以及萬柏林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11公里長的河道,前期拆遷的任務非常重,我們能夠順利進場施工,得益于各個方面的積極配合。有時我們在現場測量時,會看到工作人員一次又一次入戶,勸說住戶搬遷,或是幫助住戶尋找臨時住房等。”
玉門河的快速化改造及綜合治理工程,對于西山煤電的職工和家屬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不僅出行更加便捷了,還一同送來了水、氣、暖等市政管線設施。據了解,之前由于路網系統不完善,很多市政基礎設施不能覆蓋至西山地區,居民們用水以地下水為主,供熱是區域供熱,生活用氣是液化氣罐等,十分不便。喬崇亮:“聽說玉門河實施改造的消息后,西山煤電集團給予大力支持,自行完成了規劃范圍內建筑物拆遷以及職工安置等。施工期間,更是全力配合。”西山煤電集團的有關負責人表示,西山礦區處于太原市最西側,道路結構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一到高峰期,交通幾乎癱瘓。隨著玉門河、九院沙河、虎峪河建設工程的實施,職工和家屬們的居住環境、生活環境、出行環境都得到了全方位改善。“因此,集團公司專門成立了指揮部、綜合協調組、宣傳動遷組、規劃設計組、拆遷安置組和工程管理組等機構,積極配合項目改造。”
源頭治理黑變綠
除了路面的快速化改造,如今,玉門河沿線已全部實現雨污分流,并在河道的重要出口全部增建截污管道,將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與之相應的,河道沿線的雨水排退能力也會大幅提升。在消除黑臭水體的基礎上,玉門河沿線污水的收集能力、收集范圍都擴充了數倍,收集范圍北至南杜街,南至西礦街,西至小西銘路,東至汾河。
同時,結合雨污分流工程同步實施,是河道沿線小區庭院管網的同步改造,這樣一來,徹底解決了玉門河之前污水橫流的狀況。今后,經過處理達標的再生水可以補給河道的水體,形成一道美麗的城市水景。
另外,喬崇亮還提到,山西土質屬于濕陷性黃土,遇水侵蝕易流失。每年池渠處在春季河道清淤時,都會清理出大量的淤泥,加強河道上游水土保持能力,可以一定程度緩解雨季暴雨沖刷產生的水土流失問題。因此,在玉門河上游的西山地區,還同步實施了植樹造林、固土防沙,從源頭上實現了水土流失治理,涵養水源,這也有利于西山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黑黑臭臭的污水沒有了,兩岸新增了綠化帶,部分地段還要修建街頭綠地和小游園。僅玉門河公園沿線,將新增綠化面積約40萬平方米。由此可見,八條河道的治理,為太原增加了八條長長的景觀綠帶,更送來宜人的風景和暢快的呼吸。“八河治理”確實是一項讓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隨著工程的陸續完工,太原人會擁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幸福感。
掃描上面二維碼
手機看資訊
加入城市買房砍價群,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

獲取樓盤信息

進群聊房
- 相關閱讀

加入買房砍價群
- 討論購房話題
- 你問我答
- 專業講解
- 全面分析
今日熱點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