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生活 居民歡迎 社區各出巧招管理電動自行車
太原新聞網 2024/04/17
快捷、低碳,電動自行車成為許多市民“綠色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但違規停放、進樓入戶、“飛線”充電等任性行為,給周圍人的生活、出行帶來困擾,且暗藏安全隱患,甚至引發火災。連日來,記者采訪發現,社區在加大電動自行車管理力度的同時,也摸索出不少實用的方法,效果挺不錯。
充電樁“管夠”
騎行回來,徑直停車入棚,掃碼充電。一系列操作,家住望景苑小區5號樓的楊女士早已輕車熟路。1元錢可充電4個小時,價格實惠。
曾經,“飛線”充電、拎著電瓶進樓入戶等情況,在這個小區也很常見。網格員屢次勸說,收效甚微。說到底,小區千余戶居民,大部分家里有電動自行車,但車棚、充電插口少,因此難以杜絕這些情況。
為徹底解決上述問題,南寒街道河南街社區聯合小區物業,從增設車棚、充電設備入手,去年年底“一口氣”新建了3個室外車棚,并對原有的1個車棚升級改造。至此,4個車棚都配有充電樁,可同時滿足316輛電動自行車的充電需求。充滿電后,電源會自動斷電。而且,車棚均安裝了噴淋設備或干粉滅火設備,還有監控。一旦發生起火意外,可以及時處置。在此基礎上,社區連續宣傳引導,“守規矩”的電動自行車明顯多了。
“充電、停車有了足夠的地兒,懸在墻外的‘飛線’一天比一天少,樓里的車子也出來了。”負責該小區的網格員安紅衛、楊亞虹對于前后變化,感觸頗深。她們表示,現在大部分居民都養成了規范停車、充電的好習慣,不用社區督促都很自覺。偶爾有外面的人進來,停放不合適,馬上有居民上前勸阻。
佩戴“識別碼”
在海唐居業100城小區的停車區,停著百余輛帶有紅色標牌的電動自行車。標牌上寫有號碼,與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的臺賬相對應。哪輛車亂停放或違規充電,哪輛車是外來的,能第一時間識別,迅速聯系到車主。
之前,樓道里的電動自行車挺多,還有不少廢棄車,導致過道狹窄。為這事,常有鄰居發生口角。和澤苑社區網格員路艷瓊在該小區巡查中,見到不規矩的車子,在業主群提醒,卻沒人回應。她喊來物管會的工作人員,才輾轉找到車主。這樣管理,難度很大。
社區嘗試新辦法,聯合小區物管會,對電動自行車實行臺賬化管理。首先,網格員、志愿者來了一次全面摸底。誰家有幾輛車、啥牌子、車牌號,以及車主的聯系方式都登記在冊,由物管會保管。其次,訂制了標牌,一車一碼,固定在車頭。這樣,哪輛車“不自覺”,網格員或物管會人員可第一時間聯系車主,點對點勸導。對于外賣、快遞、走親訪友的外來車,會提供一個藍色臨時停車牌,可起到同樣的作用。
試行1周,樓道里的電動自行車少了一大半。半個月后,推車進樓的情況基本杜絕。居民陳女士高興地說:“這個辦法好,停車秩序越來越好,鄰里關系也融洽不少。”
“服務隊”巡查
“電動自行車安全不可輕視,咱一定多提醒身邊人,車子別推進樓道,電池也不能帶回家充電。”玉門花園A區17號樓的樓棟長張國棟和網格員張婷玉組成了一支服務小隊,每天早晚兩次,他們都會在樓棟周圍、樓道內走一遍,及時勸阻電動自行車亂停放或“飛線”充電等行為。
玉園南社區今年在所轄的3個住宅小區內,均成立了這樣的“睦鄰管家”服務隊,由物業工作人員、社區網格員、樓棟長組成,分片包干,緊盯電動自行車安全。“阿姨,這樣充電很危險的,麻煩您把線收起來。”網格員張婷玉說,一遍巡查結束,能夠做到“動態清零”,大家都挺配合。在服務隊的反復提醒下,居民們不再心存僥幸,都能自覺規范停車或充電。而且,不少居民成了義務“監督員”,見到不規矩的行為,會及時勸阻。
電動自行車“規矩”了,居民感受到不少好處。車子不再隨意停,大伙的活動空間變大了。因充電、停車引起的鄰里糾紛少了,還杜絕了安全隱患。該小區還設立了“電動車臺賬”,將園區業主的電動自行車記錄在冊,每季度組織開展對業主電動自行車電池、充電器等的檢查,通過專業維修人員開展電動自行車檢查,對于隱患電動自行車與業主溝通整改,排查隱患,防患于未然。
安裝“智慧眼”
“為了保護你和他人的安全,電瓶車禁止入內……”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轎廂內立刻響起了語音提示和“滴滴滴”警報聲。按下樓層按鈕和關門鍵后,電梯門不會關閉,電梯也不會上下運行。直到電動自行車被推出,電梯才恢復正常運行。
攝像頭是怎樣“看”到電動自行車的?物業人員解釋:“一旦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攝像頭就會檢測到,把信號傳輸給電梯控制系統,聲光報警設備迅速響應,同時電梯切換到暫停模式,直至電動自行車離開。”
在華峪南區A區,8棟高層住宅的22部電梯,均安裝了這樣的“智能阻車系統”。用技術手段,將違規的電動自行車“拒之樓外”。此前,總有個別居民推車進電梯。同坐電梯的人礙于面子,只能委婉提醒,收效甚微。有時,因此鬧出鄰里矛盾。小井峪社區網格員韓文璇巡查時,常見到此類情形,當時勸阻了,卻治標不治本。
于是,社區協調物業,給電梯配備新設備,杜絕了這種情況。“看過新聞,外地發生過電動自行車在樓道或電梯起火,看得我挺擔心。現在多好,隱患消除,住著更安心了。”居民胡大娘說。
在電動自行車管理方面,還有不少“破題”方法,各有成效。很多居民感覺到,在政府監管部門、居民、社區和居民協同發力下,電動自行車更守規矩了。
掃描上面二維碼
手機看資訊
加入城市買房砍價群,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

獲取樓盤信息

進群聊房

加入買房砍價群
- 討論購房話題
- 你問我答
- 專業講解
- 全面分析
今日熱點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