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嶺變城市大公園三年建游園15處以上
太原新聞網 2020/11/17
近日,杏花嶺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行動方案出臺,該區將按照森林網絡體系“點、線、面”相結合原則,圍繞“一路兩區三河四園”的總體布局,通過三年努力,達到園中有園、園中套園、園園相接的效果,讓杏花嶺區成為我市的“大公園”,蹚出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三化”同向發力
雖已入冬,東山深處的王家山城郊運動森林公園,工人還在平整土地,為明年春天綠化做準備。這里是杏花嶺區生態綜合治理的主戰場。按照行動方案,杏花嶺區將突出山上增色、通道綠化、山下增景、村莊(社區)美化的四區聯動,達到山上治本與身邊增綠結合,生態綠化與景觀打造結合,大面積增綠與小面積增景結合,工程建設與城鄉人居環境改善結合,實現“綠化、彩化、財化”同向發力,彰顯生態東山、綠色東山、紅色東山的地域特色,真正把“綠化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杏花嶺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點為“一路兩區三河四園”,一路為東山旅游公路;兩區是鄉村建設生態區和城市建設游園區;三河是北沙河、北澗河、小返河生態治理;四園為遠山森林保育園、近山丘陵花果園、城郊接合休閑園、核心城區小游園,在完成今年高標準提檔升級綠化工程0.646萬畝的基礎上,2021年、2022年共完成0.6萬畝,讓山體披上綠裝、讓山坡變為花海、讓市民得到享受、讓村民得到實惠。
堅持以人為本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造福人民是根本。杏花嶺區將持續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到2022年底,新(續)建各類游園15處以上,綠地15處以上,基本消除公園、游園服務盲區。繼續加大城區“玫瑰之城、浪漫之都”的建設力度,力爭兩年內在建成區種植月季、玫瑰、杏樹等百萬株以上,形成“花色處處有、花香處處飄”的景觀效果。繼續配合新(改)建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設,堅持“拆圍建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應綠盡綠”原則,為市民提供更多生態游憩空間,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生態景觀需求。
該區將不斷提升環城森林公園品質,以東山旅游公路為軸線,推進生態廊道建設,以城郊森林公園建設為抓手,構建東山森林景觀帶。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社會共建的方式推進城郊森林公園建設,構建“黃金谷、杏花嶺、桃花島、海棠灣”等,形成東山森林公園連片、成景的生態景觀。在創建過程中,該區積極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村莊道路綠化、環村綠化、街巷綠化、庭院綠化和公共綠地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每年重點實施村莊綠化5個,每個鄉鎮建設休閑公園1處,每個村莊建設公共休閑綠地1處,滿足村民對休閑游憩空間的需要。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園、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發展,以農業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建設生態體系
在不斷提升造林綠化品質的同時,杏花嶺區將穩步開展棗溝水源地生態保護,開展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水岸綠化林建設,形成綠色涵養水源,水源滋潤生態的自然規律。同時做好北沙河、北澗河、小返河的生態治理。開展以采煤沉陷、開山取石等礦山開采造成的受損棄置地生態治理,確保2022年底前完成轄區內80%以上受損棄置地生態修復任務。加大防火通道建設力度,新建防火通道60公里,對防火通道兩側實施針葉闊葉混交、片林成景,起到防火隔離帶的作用,同時實現“車在林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景觀效果。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要求,以城郊森林公園、人文旅游景點、傳統村落及農業旅游點為核心,建設環城森林旅游休憩帶,發展一批生態旅游產業。依托全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景觀優勢,依法發展森林康養業,打造一批集農家生活體驗、森林休閑康養、生態養老度假于一體的森林康養基地。發揮政策優勢,利用閑置土地發展山地苗圃產業,建設一批花卉種苗、林業種苗產業基地,打造綠色生活新業態,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科學合理的森林生態體系。
掃描上面二維碼
手機看資訊
加入城市買房砍價群,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

獲取樓盤信息

進群聊房
- 相關閱讀
今日熱點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