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煤化所推出新成果 黑色無煙煤變身綠色高端炭材料
太原新聞網 2022/01/05
“我們使用無煙煤作為原料,突破了高效脫灰、炭化噴料等共性的關鍵技術,完成了煤基快充石墨的新技術研發,建成了噸級煤基快充負極材料試驗示范線,獲得了低成本高品質的煤基快充石墨負極材料,實現了節能減碳的目標。”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近日又傳來好消息,由陳成猛研究員帶領的709課題組科研團隊,聚焦于儲能和電子領域的先進炭材料,將常見的無煙煤變身為綠色高端的炭材料,解決了鋰電池“充電焦慮”的關鍵技術問題,立足煤炭資源優勢,突破了產業發展瓶頸。
商用鋰電池出現后,憑借其續航時間長、使用壽命長和體積小等優勢,在電動汽車、儲能領域處于主導地位。如今,商用鋰電池的續航能力已翻了三倍以上,但高效安全地快速充電仍是難題之一,制約了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原來,商用鋰離子電池快充能力的限制因素主要是負極材料。這是因為作為負極材料的石墨結構使得鋰離子傳輸路徑變長。在快速充電過程中,鋰容易在負極表面析出,造成鋰的損失、容量的衰減,由此還可能發生因短路引起的安全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工業中在負極充電設計時常通過減少石墨微晶結構,增加孔隙率來實現。事實上,無煙煤本身就具有這些特性,將煤炭通過石墨化就可以轉變成符合要求的快充石墨負極材料。
按照這個思路,在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的陳成猛研究員帶領709課題組,以山西、云南等地盛產的無煙煤為原料,突破了高效脫灰、煤炭炭化燃燒/噴料等共性關鍵技術,完成了煤基快充石墨技術開發,建成了噸級煤基快充負極材料的試驗線,獲得了低成本高品質煤基快充石墨材料,實現了制造端材料固碳,應用端節能減碳的目標。
目前,該項目經過材料物化性能、加工性能和電化學性能的評測,實現了性能優化,并完成了噸級產品定型和工藝固化,形成了成熟可靠的“材料+應用”解決方案,所開發的樣品已在孚能科技等多家鋰離子電池企業展開試用評測。而且,該項目還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申請國家專利13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主持制定國家標準1項。
掃描上面二維碼
手機看資訊
加入城市買房砍價群,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

獲取樓盤信息

進群聊房
- 相關閱讀
今日熱點要聞